来源:安博(中国)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8-12-19
原标题:四十年匠心坚守龙江制造
□黑龙江日报 记者 薛婧 张瑜
83岁的张智美从哈电汽轮机退休回家已经32年了,至今仍住在离公司不远的家属楼里。1956年,哈电汽轮机筹建,从济南辗转千里来到龙江的张智美不会想到,她和丈夫不仅把自己的青春留在这片热土上,还影响了儿女甚至孙女继续着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这份事业至今仍令张智美感到骄傲:新中国制造的首个转子就出自留学前苏联的车工丈夫李宗道之手;自己在17车间蜡模4班担任班长期间连续8年被评为厂劳模;儿子李国辉凭着一手过硬的检验检测技术在2004年成为企业第一批主任技师;小孙女李笑毅从一个学外语毕业的大学生“门外汉”,当上了冷作分厂的质量员,真正成为行家里手……
1
5000万元到60亿元祖孙同行见证奇迹
和奶奶一样当铣工——80后的李笑毅怎么也没想到,进入哈电汽轮机后的第一份工作和奶奶张智美当年进厂的第一个工种竟然一样。“我就是想看看,什么样的地方有这么大的魅力,让家里的老人们在这儿一干就是一辈子。”李笑毅说。
“一天活儿干下来,满手爆皮。”伸出布满老茧的双手,张智美对往昔印象深刻。只要一开机,一分钟也离不开人,一天下来,站得双腿浮肿是常事。不管加工多重的部件,平均十几分钟就要搬动一次,对于身材娇小的她来说,着实是严峻考验。更难的是,一次次的位置挪动,加大了人工校准的难度和误差,而且效率低下。就是用这些张智美口中的“笨床子”,哈电汽轮机实现了年产200万千瓦当量的产能,成为生力军。
同为一线工人,相隔几十年,孙女李笑毅完成这一切只需要在控制屏前点击按钮操作数控机床。“有经验的师傅完全可以自己编程!”说起这些,李笑毅满脸羡慕。看似“傻瓜”的操作,背后是对操作者“受过高等教育”的严苛要求。高素质人才+新技术应用,势必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此时的哈汽,产能已提升到年产3000多万千瓦当量,并且同时具备年产两台以上百万核电机组的能力。
40年来,哈电汽轮机年产值从50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60亿元,各类型产品占全国装机总容量三分之一以上。这翻天覆地的变化里,就有张智美李笑毅祖孙三代40年默默而又执着的坚持。
2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不停歇
“我父母都是企业第一代员工,在五六十年前,企业还只能仿造前苏联的产品。那时能够生产制造的机组都是中、高压机组,容量也只有2.5万千瓦、5万千瓦、10万千瓦和20万千瓦,产品类型也比较单一。”李国辉告诉记者,1980年他上班时,公司已经开始技术引进。1986年,首台引进美国西屋公司技术的60万千瓦汽轮机组研制成功,哈电汽轮机走完了引进技术的第一步,完全掌握了成熟的大型汽轮机制造技术。
多年来,汽轮机人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虽然不在研发一线,李国辉也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创新力量。在李国辉的一堆证书中,记者发现了一本技术攻关奖证书。那是2007年,他参与的“轮槽端铣刀自行开发研制”项目获得技术攻关一等奖。李国辉说,攻关是在保证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完成的。不仅如此,当自己的工作用具不符合需要时,李国辉也尝试创新,他曾和哈工大的科研人员一起改造了一台7米激光测长机。
创新驱动着哈电汽轮机不断前行。如今,哈电汽轮机的综合实力已经完全可以与国际一流企业同台竞技,机组的类型更是众多、全面,不仅可以设计制造凝汽式汽轮机,还可以自主设计制造热电联供汽轮机、空冷汽轮机、核电汽轮机、燃气轮机装置、工业汽轮机、风机以及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汽轮机等等。公司生产的各类型产品不仅遍布国内,而且还走出国门,远销到亚洲、非洲、欧洲、南北美洲27个国家,其中不乏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40年间,哈电汽轮机实现完美跨越。“不算节假日,我还有不到90天就退休了,真是有点舍不得。”现年59岁的李国辉,亲身经历企业的沧桑巨变,面对即将离开的工作岗位,他充满留恋。
3
不断“更名”的背后改革激发前行内生动力
在38年的职业生涯中,李国辉一直坚守在检查工岗位,但他所在部门名称却在不断发生着改变。
“我刚上班时,是在检查科的计量室,十几年后变成计量处,又过了大约四五年后,计量处和检查处合并发展成质检中心,2017年质检中心和质量管理办公室又合并成现在的质量控制部。”李国辉说,每次合并,人员都会减少,工作量相对增加,目前公司已经由原来的47个单位合并成现在的29个单位,他深知这一系列变化背后是企业不断推进的改革。
这一点,李笑毅也深有感触。从2008年入厂的十年间,她的工作岗位也发生了多次变化。最开始,她被分到叶片分厂做铣工,大概一年多的时间,公司推进图纸电子化,她被借调到档案中心。2012年,企业成立核电设备分厂,她通过考试进入核电设备分厂做质量员,2017年2月份,公司将核电分厂和冷作分厂整合,目前,她是冷作分厂的质量员。
事实的确如此。近40年来,哈电汽轮机一直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改变体制机制,从工厂制向公司制转身;剥离“企业办社会”,将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房产、医院、学校等单位从工厂剥离出去,让企业轻装上阵;对机构设置和生产流程进行“外科手术”,该撤销的撤销、该合并的合并、该重组的重组。
记者采访时,李国辉正和公司招标来的一家精密测量工具改造公司的工作人员在交流,他们要把一台1971年使用的万能工具显微镜进行改造后重新利用。“改造后可以节省十几万元的采购成本。”李国辉告诉记者,改造这个“老古董”是他提出来的,他希望在退休前多发挥余热,为企业的发展多做些有益的事情。
持续深入的改革,不断革除沉疴痼疾,斩断羁绊脚步的荆棘藤蔓;一次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激发着企业向前发展的活力。从1978年到现在的四十年间,汽轮机生产能力增长了42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02倍;累计生产了电站汽轮机1053台、30272.16万千瓦,向国家上缴利税近30亿元。
上世纪80年代,奶奶张智美在工作中修整叶片模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祖孙三代同堂,汽轮机厂的变迁是全家人的关注点。 本报记者薛婧张瑜摄
快要退休的李国辉舍不得这些陪伴几十年的老物件。 本报记者薛婧张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