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承载民族工业希望 彰显中国动力风采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展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力与风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社会责任是世界一流央企核心要素

来源:本站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2-08-16

“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无论是‘做强做优’,还是‘世界一流’,企业社会责任都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指导委员会主任邵宁在近日举行的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提升专题培训班上如是说。



  今年3月,国资委决定用两年时间在中央企业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并制定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和管理提升工作的总体安排,国资委明确了13个管理领域作为专项管理提升的重点,社会责任管理是其中之一。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中央企业的需要



  近些年来,在全球范围内,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公众的热门话题,也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业绩品牌渐成过去,社会价值品牌已成主流。而此时中国企业正日益显露出自己的勃勃雄心。这就不得不对社会责任给予格外关注,尤其是以世界一流为目标的中央企业。



  目前,中央企业普遍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理念进一步深化,制度进一步完善,实践进一步丰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作出了表率,树立了负责任的良好社会形象。不过,从管理的角度看,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离系统化、流程化、规范化、制度化还有很大差距,与公众的要求也相去较远。在这种形势下,加强社会责任管理对于系统推进社会责任工作、提升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邵宁说,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中央企业的需要。“‘强和优’既体现在经济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等硬实力上,又体现在和谐的利益相关方关系和良好的企业形象等软实力上;‘世界一流’既要实现管理、技术和经济指标的一流,又要实现价值观念、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的一流。”他说,围绕实现中央企业“十二五”改革发展目标,国资委提出要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谐发展“五大战略”,其中和谐发展战略的宗旨就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从国际上看,企业社会责任呈现出标准化和刚性约束的趋势。不管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的10项原则,还是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都意在为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框架。目前,全球社会责任自愿性标准已达300多个,制定者包括全球组织、国家、跨国公司、行业协会等,内容涉及劳工、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等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议题。这些国际标准对企业管理领域、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此相应,近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踊跃参与、影响和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资本市场出现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体系,投资者出现了责任投资新潮,行业巨头要求商业伙伴或者产业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对企业商业活动的影响和约束日趋严格。



  “随着中央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国际社会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中央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国际标准和国际社会的要求,通过加强社会责任管理,提升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邵宁说。



  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企业由于社会责任方面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导致海外项目失败的事例较多,社会责任风险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海外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尤其集中在劳资关系、人权、环境、腐败和商业贿赂等领域。2004年,上海汽车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本来两情相悦一帆风顺,却因双龙工人接连罢工而折戟沉沙,即是典型。



  邵宁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按照iso26000的提法,社会责任的基本特征是组织将社会和环境考虑纳入其决策和活动,并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承担责任的意愿。“我们理解,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为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遵循法律、道德和商业伦理的透明行为,在运营全过程中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负责,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



  国资委已经专门设立了课题,研究建立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条件成熟将建立社会责任评价机制



  国资委调研发现,许多中央企业结合自身业务,关注重点议题,社会责任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宝钢根据钢铁行业大量利用资源和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特点,提出“环境经营”的构想,从设计、采购、生产到销售、物流、服务全流程推进绿色管理。中国中铁根据建筑行业劳动用工比较密集、大量使用农民工的特点,推行农民工与职工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的“五同”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邵宁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不是要求企业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而是要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关注与企业经营活动最为相关、对利益相关方具有重大或潜在影响的实质性议题。“一是要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理解企业的特征,包括从事的行业、经营规模、所处的环境、员工的特点,等等;二是要充分了解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选择对利益相关方具有重大或潜在影响的议题,确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三是要在企业主营业务优势和广泛的社会问题之间找到结合点,通过业务创新解决相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将社会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有机结合。”



  国内外的经验显示,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企业战略和日常运营中,实现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的有机融合,是推进社会责任工作,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邵宁要求各中央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进行重大决策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理念,不仅要分析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也要综合分析对利益相关方和环境的影响,努力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



  据悉,国资委已经专门设立了课题,研究建立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条件成熟将建立社会责任评价机制。中央企业要在现有的统计体系、信息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完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逐步推进社会责任绩效评价。社会责任指标要重点关注涉及核心议题的社会责任工作开展情况,力求清晰、可懂、实用、可比、准确,不仅要有可统计的量化指标,也要有包括描述观点、趋势、条件或状况的定性指标。要定期汇总、统计、分析,并对利益相关方的关注作出回应。要通过指标的考核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全面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邵宁还特别强调中央企业与社会各界沟通的重要性。“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推动利益相关方参与,是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不仅能够增加运营透明度,增进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了解,增加共识,也有利于企业听取和吸收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改进各项工作。”



  近年来,国资委通过召开工作会议,开展专题培训、责任调研、课题研究和优秀社会责任实践案例征集,加强社会责任国际交流等多种形式,建立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交流平台,促进中央企业之间经验共享,增进全社会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扩大国际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些中央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创新加强社会责任沟通的形式和途径。



  不过,邵宁也直陈,中央企业在社会责任沟通方面还面临挑战,企业运营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他要求没有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要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在年内发布报告;已经发布报告的企业,要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增强报告的完整性、实质性、可比性、平衡性、可读性和时效性;国际业务比较多的企业要创造条件发布社会责任国别报告,增强在国际社会的运营透明度。







  (本文章摘自8月13日《中国青年报》 作者:董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