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承载民族工业希望 彰显中国动力风采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展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力与风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中国青年报:三名央企新人的“工作日记”

来源:本站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2-11-01

在充满伤感的毕业季之后,进入央企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在周围人羡慕的眼光中开始了新生活。



  南方电网南宁供电局的黄俊禹、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的汪言禄、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的朱云鹏,在这些拥有共同标签 “央企新员工”的2012届毕业生身上,央企生活是否如他们所作的选择一般美好?



  央企第一印象



  打开黄俊禹从入职培训开始建立的“文科男蜕变记”相册,就会看到他第一次戴上电工帽的模样,看到他和其他4名新员工在公司建军节活动上引吭高歌,还能看到在入职培训中几位新员工齐心协力结成的电路。



  这个相册的主人公是本科在中国政治学院社会学专业就读的黄俊禹,今年7月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广西,成了中国南方电网南宁供电局的一名新员工。



  黄俊禹入职后的第一件事是入职培训,他和广西电网公司的所有新员工一样,通过入职培训了解南方电网和今后的工作。培训包括公司级培训、局级培训、轮岗培训,往后一年还要接受“师傅带徒弟”式的工作实际培训。虽然他还没有最终定岗,只是确定工作方向为人力资源。



  在整个培训中,黄俊禹印象最深的就是不断被重复的安全问题,几乎每位老师为他们做培训时都要重复3遍以上,那些血腥的事故图片让他记忆深刻。后来,他很快就理解了公司的用意,“电力行业只要出了差错,出了安全事故,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和黄俊禹一样,汪言禄也被师傅不断重复要注意安全。事实上,对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的远进管护工汪言禄来说,这个“警钟”早在上大学时就敲响了。正是因为汪言禄上大学时的专业为石油工程,又是石油子弟,通过相应的专业考试,最终他成了胜利油田的一员。



  与同班同学相比,汪言禄很满意自己的工作,不仅因为学有所用,更在于他小时候常常去爸爸的单位玩儿,对胜利油田有着天然的感情。



  国资委统计的数字显示,中石油等100家中央企业2009年计划招收应届毕业生203616人,比2008年实际招收人数增长近7%。近几年招聘人数也有所上升,但依然满足不了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对央企的青睐。



  第一批80后毕业时,外企曾因薪资高又能出国吸引了最优秀的人才。后来,私企因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晋升空间更是让一批批优秀毕业生趋之若鹜。而在90后踏入职场的今天,公务员、国企、央企因为“稳”和“利”,成了毕业生的第一选择。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毕业的朱云鹏,从中央电视台、可口可乐公司等offer(录用通知)中选择了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几乎算是毫不犹豫,他觉得自己很适合这种专业对口、工作稳定的公司和岗位。



  1988年出生的朱云鹏更在乎工作氛围。他告诉记者,在面试时面试官问他的问题多为:“你是不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你怎么看待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等了解性问题,让他感觉这里是诚心诚意地招聘员工,而不是故意刁难。



  工作之后,朱云鹏剪了一个自喻“圆形仙人掌”的圆寸发型,搭配上黑色的衬衣,青涩的面孔增添了几分稳重。每个周一到周五,朱云鹏早晨9点到位于北京市朝阳门的中粮福临门大厦开始工作,中午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下午5点半下班。



  对于这个越来越熟悉的大楼,朱云鹏还能想起第一次来时的印象,装修并不豪华,但这里的玻璃窗、浅色桌椅让他感觉工作环境很“时尚”,这和他曾去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参加考试时见到的“老派”央企大楼很是不同。



  朱云鹏把自己本科时实习过的上海某外企和现在就职的央企相比,外企像是一个“运作很精密的仪器”,每个人只是一个螺丝钉,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好了,记忆中很少有生活上的交流。但在中粮,这些新同事偶尔会下班一起去吃饭、娱乐,同事关系更为亲密,这里的同事和领导“都没什么架子”。



  因为专业对口,朱云鹏对宣传工作上手很快,但每次写完的稿件领导会在最后为他把关,内容、格式、顺序都会进行调整,很多细节上的修改让他受益匪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680万人。北京市教委《成功就业》主编、职业指导师张慕梁告诉记者:“央企吸引大学生的‘核武器’是解决户口,相比较公务员的选择机会安博在线客服,比外企、私企更为稳定。”



  对得起这份工作



  油田井架高高低低错落有致,驴头式钻井机“一点一点”地在工作,除此之外,每天和汪言禄一起“工作”的还有叽叽喳喳的小鸟和时不时出现的小动物。虽然工作辛苦,但汪言禄的工作地点靠近海边,又恰好是国家自然保护区,这让他每天感到心情很舒畅。



  在汪言禄心里,自己的工作是“很神圣”的,如果没有石油的话,很多衣服都做不出来,他自己也不会穿着今年新更换的红色工作服。



  和所有企业一样,央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员工熟悉环境。2010年,齐鲁石化炼油厂56名新入职员工的“入厂第一课”,是得到了单身公寓团支部编写的《新入职员工生活指南》,炼油厂地图、通勤车和公交车的线路站点、单身公寓生活小知识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都被编入其中。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央企被很多毕业生定位为“高帅富”单位,是毕业生仅次于公务员的选择。但张慕梁说,有些央企虽然利润丰厚,但国家对于央企的限制也是最多的,员工收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工作也不是印象中那么简单、轻松。



  黄俊禹对此感同身受。他的同学大部分都认为他的“央企”生活是“每天舒舒服服地坐办公室”,但他向记者坦言,工作中的压力和考核比他想象中的多,而且直接决定绩效。轮岗时他“早上帮抄表班打电话催电费,下午在营业厅看人交电费”,体验到一线工作的不易,“央企的确不是随便进的,但进来也不是随便混的”。



  “这些琐碎的工作需要我做吗?”除去本职宣传工作,朱云鹏还会负责一些办公室的行政工作,例如开会准备等,甚至来公司的人如何停车都需要他协调。刚接手工作时,朱云鹏不太明白为什么需要一个名校硕士毕业生从事如此没有“含金量”的工作,心情有些低落。



  随着对整个公司运转渐渐熟悉,朱云鹏才理解了这些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我们不做企业的内刊,那么公司内部的交流网络是不畅达的,我现在的工作很有价值”。



  张慕梁说,其实大学毕业生也只是普通劳动者,不要把自己放在很高的位置上,而且职场新人通常要经过一年的锻炼期。



  实习往往被认为是学习与工作之间的桥梁,但在同一个部门,朱云鹏在实习时和正式工作后的心理上有了微妙的变化。



  之前实习时,每次遇到加班,朱云鹏心里总有些“不太舒服”,担心论文能不能写完、会不会赶不上回学校的车。真正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个社会人之后,面对同样的加班状况,他的心态却有了很大变化:“作为公司的一分子,当然要先把工作放在首位。”



  我的未来我做主



  “今天开座谈会,领导问我对未来岗位有什么意愿,我说想去分局综合办,到基层多学习多了解,领导有点不解,问为什么不说想直接到机关人资部?”入职培训到尾声时,黄俊禹在网上晒出了这样的信息。



  不理解黄俊禹离开总部要去基层的还有他的同学,调侃他是“欲擒故纵”,可黄俊禹告诉记者,自己是真心这样希望的。在他看来,人资部门是员工与企业的桥梁,要多了解一线员工所需,“就像写新闻不去一线怎么能写出好新闻”。



  在培训中,他感受到这个企业是凭实力说话的,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曾经的他还在人人网上抱怨公司为什么要让文科生也考电工证,现在却已经对电流互感器、高压断路器等倒背如流了。



  张慕梁建议,职场新人可以准备一本“工作日记”,抓住入职培训的机会记录自己的所得,不时翻看向“过去的自己学习”。



  工作一段时间后,朱云鹏的领导也找他谈未来的职业规划。朱云鹏希望将来从行政往业务方面发展,领导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他,职业规划可能并不如你想的那样,会受个人经历、时机等影响,给自己太多的枷锁没有意义,鼓励他把现在手头的工作做好,等待合适的机会。朱云鹏对自己也很有信心,“做好了手头的工作一定有机会”。



  正如他在上研究生时,曾作为导师助理配合老师组织全班去井冈山调研,在那次经历中,小到如何安排车,大到如何和各种人打交道,当时的锻炼留下的经验如今都被朱云鹏应用在工作中,“做过的类似的事给了我信心”。



  上学时选听的很多课程也让朱云鹏感到受益匪浅,虽然有些内容不一定会用在现在的工作中,但他认为,研究生的教育对他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会他逻辑上的思考。



  如今,已经工作两个月的朱云鹏偶尔会和同学聚餐,大家聚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吐槽”,谈工作的事“太煞风景”,聊聊在学校的事让朱云鹏感到放松又开心。



  汪言禄也感受到了自食其力的骄傲。自工作之后,汪言禄就不再问家里要生活费了。拿到第一份工资后,汪言禄给自己留了些生活费,其余的全都给了父母,得意地告诉他们,“想吃啥你们就随便买着吃,我工作啦”,汪言禄的妈妈打趣这是养儿子第一次赚到的“回头钱”。



  对于未来,汪言禄打算跟着师傅好好学,争取在年轻时多干点,要像师傅一样把活干得“又省力又漂亮”。





  (本文章摘自10月15日《中国青年报》 作者:陈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