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3-05-21
这是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路。2003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拉开大幕,从根本上实现了国有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市场经济特色的改革为国有企业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铸就了举世瞩目的世纪辉煌。
这也是一条后人无法效仿的路。一个脱胎于计划经济的庞大群体矢志不渝、攻坚克难,出色地完成了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神奇命题,其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求解和有力印证。
一条国有企业历经10年走过的路,勇往直前,步步铿锵。
攻坚克难中创造辉煌
10年前,中国建材集团深陷“债务处理”的泥沼,10年里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资本运营和联合重组,不仅企业规模增长10余倍,成为全国最大、全球第二的建材企业,并且统一了行业质量标准,改变了水泥市场无序竞争的状况,结束了数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
中国建材的成长变化正是10年国有企业脱胎换骨的真实写照。如果说“改革脱困”曾是上个世纪国有企业的“座右铭”,那么“创造辉煌”就是国有企业这一个10年的“主题词”。
2003年国资委设立,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解决了多年存在的国有企业多头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国有企业内在发展活力。
作为国有企业的优秀代表,中央企业数量不多,但力量不凡。从2002年到2012年,中央企业继续发挥“顶梁柱”作用,以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9%、净利润年均增长19%的稳定高速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深入推进联合重组,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中央企业户数由国资委成立时的196家,调整重组到115家,80%以上的资产集中在国防、能源、通信、冶金、机械等行业,承担着我国近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一半以上的发电量,生产了全国超过60%的高附加值钢材、70%的水电设备、75%的火电设备。同时,逐步退出非主业领域,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
神华集团原煤百万吨死亡率为0.027人,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全球前10名的主跨桥梁一半是由中交集团参与设计建造……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成为全球经济舞台的重要力量,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脱颖而出,上榜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由2003年的6家增加到2012年的54家。
书写中国创造的“主力军”
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神舟九号安全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而就在此前的6月2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7062米深海,创造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新纪录。
缔造这些伟大壮举的,正是我国的国有企业。从载人航天、绕月探测事业的突破,到建成世界首个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从创造运营时速486.1公里纪录的高铁速度,到通信业实现从3G的追赶到4G的领先;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各项标志性重大工程、重大科技项目的背后,无不镌刻着国有企业的深刻印记。
技术创新是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在2012年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56家中央企业得到了93个奖项——国有企业正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力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排头兵。
国有企业是书写“中国创造”的主力军,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作用举足轻重。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21.4万项,其中央企13.7万项,大型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125万科技活动人员和研发人员、47%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75%的国家能源开发中心广泛分布于中央企业之中,成为国家技术实力的基石与源泉。
国有企业的身影还活跃在实施节能减排、保障市场供应、抗击自然灾害和履行社会责任等任务中的第一线,冲锋在前,不辱使命。实践证明,在国家和社会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和危机时,国有企业“靠得住、信得过、拉得动、打得胜”。
奏响机制改革最强音
10年来,我国从实际出发,既没有把国企“一卖了之”、全部退出竞争性领域,也没有让国企原地不动、固步自封,而是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10年来,根据比较优势和国有经济的战略定位,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一批国有中小企业逐步退出,改制为多种所有制企业;一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退出市场;同时,国有资本逐步从一般生产加工行业退出,安博在线客服地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和领域集中——历经艰难的调整重组,国有经济的战线大大收缩,不仅“小而乱”的格局基本改变,整体竞争力获得显著提升。
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向民营经济释放出强大的正能量,一些国有大企业发挥产业价值链条的带动作用,提供平台,整合资源,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强大的技术储备和人才队伍,也成为众多民营经济发展的孵化器——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产业发展中呈现出平等竞争、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良好格局。
寻找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转变:全国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业的改制面由2003年的30.4%提高到了2011年的72%;部分地方国有企业和50家中央企业实行了规范董事会试点,国企公司治理结构逐步规范。
没有发展理念上的转变,就没有国有企业几十年的改革实践;没有攻坚克难的改革推动,就没有国有企业脱胎换骨的辉煌巨变。10年间国有企业之所以能稳定高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
(本文章摘自5月10日《光明日报》 作者: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