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承载民族工业希望 彰显中国动力风采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展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力与风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人民政协报:以“三个有利于”标准推进国企改革

来源:国务院国资委官网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5-08-14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中,国企改革是一大重点。但是国企改革到底怎么改?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吉林长春考察调研国企时对国企改革的深刻论述格外惹人注目,他强调,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他指出,要紧扣关键领域做好改革谋划,蹄疾步稳往前走,不能在等待观望中错失改革良机、拖延改革进程。

诚然,国企改革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事关社会稳定,事关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热情与发展动力,因此必须搞好。而事实上,外界期盼已久的国企改革有望加快步伐。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把改革作为调整结构的根本依靠,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重点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等体制机制改革。8月3日,发改委发布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章指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企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国有企业改革系列配套文件基本形成。而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今年5月,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共召开20次全体会议和6次专题会议,推出顶层方案时机成熟。

需要强调的是,在过去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国企改革安博在线客服是利益改革问题;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国企改革则事关生存问题。不可否认,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国企改革有着特别意义,如果不推动国企改革,会影响中国推动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当前中国市场出现诸多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化不足,有活力的企业不够,导致从产业到宏观经济都缺乏支撑。此外,中国国企改革的具体方式需要设计,必须考虑现实约束条件。

由此可见,国企改革如何有效突破?改革的重点在哪里?改革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方向?这些问题可能需要中央多费思量。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谈及国企改革的思路耐人寻味。在一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他指出,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

总体看来,习近平总书记谈国企改革有几个原则:一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促使国企凭借自身实力参与市场竞争。二是体现中国特色,不照搬照抄国外经验和模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对国企有制度自信,改革“要沿着符合国情的道路去改”。三是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就提醒说,要注意吸取以往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牟取暴利的机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经济格局正处于重大调整的关键阶段,如果进展缓慢的国企改革今后仍无实质进展,不仅重化工业领域的国企将进退失据,甚至分布在一般竞争性领域乃至金融领域的国企,都可能在若干年后重陷困境。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指出,从理论上,国企改革差不多就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部。无论央企是否面临保增长压力,都应该继续深化改革,不应该再走上世纪末迫不得已背水一战的老路。

但面对复杂的形势,国企改革从哪里找到抓手呢?显然,如果还沿着过去的思路来改革会困难重重。从目前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为未来国企改革指明了改革方向,确立了衡量标准。这或许也是新一轮国企改革与过去的不同之处。

在笔者看来,新一轮国企改革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此轮国企改革的核心是从管具体的企业转向管资产,以实现国企的保值增值,为市场化腾出空间;二是改革重点集中在做强做活国企,强化国企在市场机制下的能力;三是“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意味着采取资本化的方式、利用资本市场来实行国企改革;四是将利用反腐败手段来推动国企改革,敲开利益集团的坚冰;五是国企数量要收缩,将国企资源向重点企业集结。

值得一提的是,国企改革如果不与更大的市场化改革结合起来,将很难称得上是成功的改革。而要做到这一点,将改革重点集中到变“管企业”为“管资本”的资产运营与管理模式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兼顾中央政府和市场对国企改革的不同要求。

(本文章摘自8月11日《人民政协报》 原文作者:周子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