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承载民族工业希望 彰显中国动力风采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展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力与风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光明日报:通过混合所有制提高国企竞争力

来源:国务院国资委官网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5-10-13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为实现国家富强、维护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国有企业在过去的改革中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内地企业有89家,其中82家为国有企业。2003—2012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从10.73万亿元增加到43.42万亿元,年均增长16.8%;实现利润从4951.2亿元增加到2.57万亿元,年均增长20.1%;上缴税金从8361.6亿元增加到3.72万亿元,年均增长18%。当然,国有企业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其改革和发展一直都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部署和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吉林调研时再次强调,要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无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发展混合所有制中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国有企业是推动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等方方面面,工业化成为改变一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根本途径,实现工业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现代化也是近代以来无数中国人不懈奋斗和追求的崇高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六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的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从载人飞船到深海探测,从隐形飞机到航空母舰,从高速铁路到中央处理器,等等,在此过程中,集中了国家意志和国家力量的国有企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国有企业是经济全球化下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载体。自地理大发现以来,西方国家便在全球开疆拓土,无论是当年的东印度公司还是今天的大型跨国公司,无论是构建国际贸易、金融网络体系还是进行对外投资,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控制着国际规则制定权,本国资本由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历史早已表明,在经济全球化下,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必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由于我国的民营企业无论是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还是在资本规模上都不如国有企业,更远远不如西方跨国公司,因而需要依靠国有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当然,中国的国有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绝不是为了搞新殖民主义,而是在追求自身合理合法经济利益的同时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

此外,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在吸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国企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

事实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国有经济的竞争力。首先,我国还必须在工业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全国范围内的交通网、通讯网和能源网还没有彻底完成,还有不少高精尖的工业产品不能制造,工业循环还没有将所有国民全部纳入进来,未来的经济建设任务极为艰巨和繁重。这些都要求有巨大的资金投入,发挥各种所有制资本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不仅可以吸纳各种民间资本,提高资本规模,增强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将大量闲置资本转化到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中,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还可以带动民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实现国企与民企的共同进步,合力打造中国企业的“航空母舰”。其次,随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或议会开始用所谓国企不符合“完全市场经济”原则来阻挠中国企业的海外活动。通过混合所有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国企的国有经济色彩,减轻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政治压力。不仅如此,混合所有制下的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可以“协同作战”,共同维护国家经济的自主权,扩大国际市场。

(本文章摘自10月3日《光明日报》 原文作者:奚爱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