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承载民族工业希望 彰显中国动力风采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展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力与风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哈电集团梁维燕院士逝世 党和国家领导人致电哀悼

来源:安博(中国)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9-01-04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发电工程及设备制造领域权威专家、哈电集团专家委原副主任梁维燕同志,于2018年12月29日16时因病医治无效,在海南省三亚市逝世,享年90岁。

2019年1月4日上午7时30分,梁维燕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海南省三亚市亚龙湾路仙逸院举行,社会各界人士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为梁维燕院士送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原总书记、国家原主席、中央军委原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吴官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张德江同志,对梁维燕院士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家属表示亲切慰问。李克强、栗战书同志送花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对梁维燕院士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家属表示亲切慰问,并送花圈。

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玉普,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黑龙江省政府副省长程志明,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宫晶堃,中共黑龙江省委原常委、政协原副主席赵克非,哈电集团党委原书记、原董事长耿雷同志,黄文虎、周玉、雷清泉、杨宝峰、蔡鹤皋、秦裕琨、谢礼立、杜善义、马建章、于俊崇、谭久彬、邓宗全、蒋亦元、刘永坦、沈世钊、何继善、余贻鑫、林尚扬、陆佑楣院士,对梁维燕院士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家属表示亲切慰问,并送花圈。

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龙江省政协、黑龙江省委组织部、黑龙江省科技厅、人社厅、院士工作办公室,哈尔滨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有关高校和企业: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大学黑龙江校友会,湖南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三峡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发电机厂,海南核电有限公司;安博(中国),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共哈电集团实业系统联合委员会等,对梁维燕院士的逝世表示悼念,对家属表示慰问,送花圈或发来唁电、唁函。

宫晶堃、赵克非、斯泽夫,中国工程院一局副局长王振海,国家能源局原总工程师秦中一,哈尔滨市原副市长王莉,哈电集团老领导苗立杰、王志森、盛世英、齐津梁,黑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石兆辉,天津大学校长助理肖松山,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李继平、院长王成山,哈尔滨市纪委原常务副书记李桂英,中国三峡集团机电工程技术公司总经理胡伟明,黑龙江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祖晓明、省科技厅院士办主任朱琳,哈尔滨市老科协技术工作者协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卢春莲等同志,梁维燕同志生前好友及同事出席了遗体告别仪式,对梁维燕院士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斯泽夫在告别仪式上致悼词。


梁维燕院士1929年10月生于北京,1951年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到哈尔滨电机厂参加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调任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常务董事、咨询委员会主任;1993年担任机械工业部三峡装备室副主任;1994年担任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兼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成员;2006年担任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担任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认证及可行性研究结论的阶段性评估”机电设备专家组组长;2018年12月29日在海南省三亚市逝世,享年90岁。

梁维燕院士是我国发电工程及设备制造领域的权威专家,是我国大电机和水轮机领域的开拓者,主编了《中国电器工业发展史(水力发电设备制造业)》和《英汉电站工程辞典》等多部学术著作,主持研制达到国际水平的长江葛洲坝125兆瓦水电机组获国家优质金奖,主持全国第一台引进技术制造的600兆瓦汽轮发电机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一等奖,主持突破高压定子线棒主绝缘防晕层电腐蚀的关键技术。参与了三峡机组论证、研制和后评估的全过程。

梁维燕院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造诣高、卓有建树的科学家,是我国工程科技领域的杰出代表。他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把毕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哈电集团发展、奉献给了祖国发电工程及设备制造事业,并在中国发电设备制造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梁维燕院士的逝世是我国发电工程及设备制造领域和哈电集团的重大损失。


中国机电事业的领航者

——梁维燕院士


梁维燕院士生前提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一辈子没得到过什么荣誉证书,都是集体的荣誉,事都是大伙干的。我只不过是技术上的领导,国家的重大成果都算到我这个‘领头羊’身上了。”

这只是一位科技大家的自谦。

如果从网络上搜索有关三峡的消息就会发现,几乎每条信息中都有梁维燕院士的名字,从机组论证招标,到工程质量验收,梁维燕院士的名字与三峡紧密相连,三峡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1980年,梁维燕院士受聘三峡工程论证机电专家组成员,参加电机设计与研制论证研究,极力主张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立足于国内制造。多年来,他为三峡机组国内制造的可行性等方面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了大型水、火电装备制造重大技术关键问题,对我国三峡建设做出了突出成绩。

梁维燕院士还是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成员,他一直以科学的态度为一流工程严格把关。对施工人员进行“现场考试”已经成为梁维燕的惯例。老先生在现场总是一边检查,一边不时地提问题,直到现场人员一一回答问题后才罢手。

据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每次到三峡现场,梁维燕都是一边检查机组埋件安装的质量,一边拿出自带的数码相机,拍一些现场资料带回去进行观察和分析。他还亲自钻进转轮底部,检查转轮内部焊接质量,一丝不苟。

如今梁维燕院士虽已驾鹤西去,但他不懈钻研、自主创新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后来者。

1929年,梁维燕院士出生于北京,良好的家庭背景及作为家族的长子,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从幼儿到成年的时代,正是中国革命风起云涌,各种思潮激荡的年代。1951年,天津北洋大学毕业的他,选择了最早解放的东北,中国的重工业基地,那时他就怀着一个中国重工业的梦想,而且一干就是60多年。

1951年,梁维燕院士入哈尔滨电机厂后在加工装配车间里工作10年,整天穿着工作服、高腰翻毛皮鞋,和工人在一起。

业余时间讲一些技术课程,与同事的关系十分融洽,也学习了不少实践知识。

1953年2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到武汉视察,经过慎重研究,1958年1月,中央决定修建三峡工程,并把葛洲坝工程作为三峡工程的配套工程被提上日程。

然而3年自然灾害延缓了这一进程。

1969年12月,三线建设方针使葛洲坝所在地区用电严重短缺。毛泽东作出了号称1226的重要指示,葛洲坝建设正式启动。

而此时,梁维燕院士已经做好了知识的储备。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迎来了中国水电的春天,当时,梁维燕院士已经是哈尔滨电机厂总工程师。

1981年7月11日3时50分,葛洲坝二江电站1号机组首次开机,30日正式并网运行。

葛洲坝机组转轮直径11.3米,至今仍是世界最大的轴流转桨式机组,被誉为世界卡普兰式水轮机组的里程碑,这一项目实现了我国水电制造史上的重大突破,推动了装备制造业国产化发展,荣获一九八五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011年6月13日,葛洲坝机组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3000天的历史记录。

“葛洲坝工程是三峡工程的最好尝试。”梁维燕院士说。

于是在三峡工程立项后,梁维燕院士针对国内水电装备状况,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自主创新之路,使得三峡机组形成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三峡模式,哈电电机公司承制的机组的性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回顾自己的科研生涯,梁维燕院士感慨万千。

“搞工程的,不可能一个人单打独斗,都是团队的力量,我只是其中一分子。”梁维燕院士说。

2010年11月26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顺利实现175米蓄水。

“这样大型水电站(机组)安装制造是从葛洲坝打的底子。”梁维燕院士说。

历史不会忘记,葛洲坝是中国水电的丰碑。从葛洲坝到三峡距离38公里,但时间跨越几十年。梁维燕院士追随历史的脚步,见证中国水电不断开拓创新的轨迹。

2013年,梁维燕院士被评选为“感动哈电集团人物”,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62年奔腾不息的智慧浪花,在中国机电事业的长河中绽放;85岁精神矍铄的坚实脚步,领航中国机电事业一路前行。


梁维燕院士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爱国奋斗的精神,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淡薄名利、平易近人的高尚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将永远铭记梁维燕院士的功绩,以他为榜样,继承遗志,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装备制造企业,为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更加努力奋斗,以告慰梁维燕院士的在天之灵!

TOP